
赵州桥建成以后,经历过几次修缮。唐朝贞元 8 年的时候,已经有 300 年历史的赵州桥因为洪水灾害,桥台损坏了,桥面也开裂了,进行了第一次补石重砌修复。公元 1066 年,因为主拱和路面石块连接的腰铁被毁了,桥梁侧倾,进行了第二次修缮。公元 1563 年以后,桥面和栏杆等相继进行了更换修复。后来因为桥下有船着火了,火势蔓延到桥上,腰铁脱落,拱石产生了裂缝,一直到 1597 年才修复完成。建国后,1955 年的时候,主拱外侧的拱券部分已经塌落了,整体横向发生了扭曲,竖向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形,原来主拱、腹拱的石料也老化了。所以就用原来石料场里的石灰岩对损坏和材料老化的拱圈重新砌筑,在主拱、腹拱的拱背采用混凝土盖梁来加强横向整体性,还加设了沥青亚麻布防水层,砌缝和裂缝里灌注水泥砂浆来增加强度和耐久性。

拱背铺着厚度为 24 到 16 厘米的横向护拱条石(拱脚处护拱条石厚度是 24 厘米,拱顶处护拱条石厚度是 16 厘米)。桥的两侧护拱石各设有 6 块钩头石,石头长 1.2 米,外端是钩状的,往下伸 5 厘米,能钩住最外侧的拱券。护拱石在拱石和护拱石之间的缝里埋着铁拉杆,是用来加强主拱券的横向稳定性的。